
铁血残阳:西晋胡渊的弑神者路 瓯鹿风客 著
已完结 胡渊邓艾
第一章: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曹植《白马篇》)泰始六年的深秋,
凉州城外的戈壁滩被狂风揉碎成流动的金砂。胡渊的玄色披风在马背上猎猎翻飞,
十八岁的少年将军第一次将鱼鳞甲穿得笔挺,却在闻到风中裹挟的血腥气时,
喉结不受控制地滚动——父亲胡奋的前军旗号,此刻正像片被揉烂的枫叶,
在鲜卑人的铁蹄漩涡里浮沉。"少将军,左翼有三千骑迂回!
"亲卫都尉韩豹的shout惊醒了他。胡渊猛地甩头,
手中熟铜枪尖在沙地上划出火星——他看见父亲的玄甲军被围在月牙形沙丘后,
鲜卑人的"狼头纛"已**离中军大帐不足百步的地方,
父亲的赤红披风正贴着旗杆摇晃,像极了那年洛阳城元宵节被顽童扯破的灯笼。
一、沙暴中的黑甲幻影三百精骑踏碎沙砾的声响被狂风扯成碎片。
当胡渊率领"飞虎卫"冲进沙暴时,天地突然陷入混沌,细沙从甲胄缝隙钻进来,
磨得脖颈生疼。他听见战马在身边嘶鸣,却看不见十步外的战友,
能凭借刀柄上镶嵌的狼眼宝石反光辨别方向——那是父亲从匈奴单于墓里起出的战利品,
此刻在黄沙中泛着幽蓝冷光。异变来得毫无征兆。当沙暴突然撕开条裂缝时,
胡渊眼前赫然浮现出一队黑甲骑兵:他们的战马披着浸油牛皮甲,
弯刀弧度比鲜卑人的更夸张,刀柄缠着风干的人发,在沙雾中宛如游动的巨蟒。
最前排骑士的面甲上,竟焊着完整的狼首头骨,黑洞洞的眼窝里嵌着两颗鸽血红宝石,
在日光下泛着妖异的光。"是传说中的'漠北鬼骑'!"有新兵声音发颤。
胡渊却注意到对方马具上的铜铃——那是凉州商队常用的防盗铃,
叮当声混在风沙里格外刺耳。他突然想起三日前在驿站听过的传闻:有伙流寇专扮神兵劫镖,
头目惯用匈奴巫祝的邪术惑人。"列雁翎阵!砍马腿!"胡渊的熟铜枪率先撕裂沙雾。
当第一具黑甲尸体倒地时,
方内衬上绣着半朵残败的莲花——正是三个月前被朝廷剿灭的"白莲教"余党标记。
沙暴在喊杀声中渐渐平息,胡渊踩着遍地狼藉走向那具头戴狼首面甲的尸体,
却在扯下面甲时愣住了:死者左眉梢有道三寸长的刀疤,
正是通缉令上悬赏千两的流寇头子"沙狐"。
二、巫刀初饮英雄血胡奋的铠甲上嵌着三支断箭,
却仍在马上挺着长槊大笑:"我就知道我儿不会让为父喂沙鼠!"他伸手要拍胡渊肩膀,
却在触到对方僵硬的肩甲时收敛了笑意——少年手掌还紧攥着从沙狐腰间扯下的弯刀,
刀柄上缠着的人发里,隐约露出半截烫金咒文。"把刀给为父瞧瞧。
"胡奋接过弯刀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刀鞘用整张黑狼王皮制成,
狼眼位置嵌着两枚人牙,刀刃上用匈奴文刻着"弑主者永堕幽冥",
在阳光下泛着青紫色冷光。这是当年匈奴左贤王的祭典用刀,传说曾饮过三位单于的血,
每任持有者都会被刀灵吞噬心智。"好刀!"胡奋突然将刀塞回胡渊手中,
"明日随我去拜会邓艾邓将军,让他瞧瞧我胡家小子的斩获。"提及这个名字时,
老将军的声线突然沉了半分,像有人往酒坛里丢了块冰。
三、朝堂暗涌起惊雷三日后的长安行辕,胡渊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屯田将军"邓艾。
老人穿着打补丁的青布袍,布鞋边沾着新泥,倒像个刚从田里回来的老卒。但当他抬起眼时,
胡渊仿佛被两道冷电扫过——那是在死人堆里泡了三十年才有的眼神。
"贤侄这刀..."邓艾的手指划过刀身上的咒文,突然冷笑一声,
"匈奴人惯会弄这些鬼蜮伎俩。当年我在祁连山,
曾见过更邪乎的——有个羌人巫师把自己眼珠挖出来嵌在刀柄上,结果不到半年,
就被自己的刀砍断了手。"他说话时,目光始终没离开胡奋,后者正端着茶盏,
指节在杯沿敲出急促的节奏。话题很快转到灭吴战略上。胡奋猛地放下茶盏,
茶汤溅在案上的舆图上:"东吴有水师之利,若不先扫平鲜卑稳固后方,
大军南下必成腹背受敌之势!"邓艾却用竹筷戳着舆图上的武昌:"鲜卑不过疥癣之疾,
孙皓才是心腹大患。当年诸葛武侯六出祁山,正是吃了粮草转运的亏,
如今我已在淮南屯田二十万亩,正该...""屯田?"胡奋突然嗤笑,"邓将军别忘了,
去年你在淮北屯田,竟让士卒去挖百姓祖坟取砖!如此行径,岂不让天下人寒心?
"帐中气温骤降,胡渊看见邓艾握竹筷的指节泛白,而父亲的手已按在剑柄上。
这场不欢而散的会面结束后,胡奋在归营路上突然叹气:"邓艾此人,军事上是把好手,
政治上却是个呆子。他以为只要能打胜仗,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他没说完的话,
被远处传来的驼**淹没。胡渊摸着腰间的匈奴弯刀,突然觉得刀鞘上的狼头仿佛活了过来,
正用空眼眶盯着自己。四、子夜刀鸣惊宿鸦是夜,胡渊在帐篷外擦拭战刀,
忽闻远处传来狼嚎。当他将刀刃对准月光时,
突然发现刀身上竟浮现出模糊的血纹——那是个跪着的人影,细看竟是白天见过的邓艾。
他猛地甩刀,血纹却像生了根般,渐渐凝成人形轮廓。"少将军!
"韩豹的声音从帐外传来,"邓将军的副将送来战报..."话未说完,
便听见兵刃相接的脆响。胡渊冲出去时,正看见三团黑影从帐顶跃下,
手中短刃泛着蓝汪汪的光——是淬了毒的匈奴刺杀刃。战斗在瞬息间结束。
当胡渊踩着刺客尸体查看时,
发现他们鞋底都印着半朵莲花——正是白日里被父亲痛斥的"白莲教"标记。
他突然想起邓艾白天说的话,后背沁出冷汗:这些刺客,究竟是冲着父亲来的,
还是冲着自己腰间的巫刀?更让他心惊的是,当他回到帐中,
发现那把匈奴弯刀不知何时自己出鞘了,刀刃上还滴着血——可他明明记得,
刚才根本没动用这把刀。刀身上的"弑主者永堕幽冥"八字,
此刻红得像刚从血池里捞出来。胡渊吹灭烛火,却在黑暗中看见刀鞘上的狼眼宝石在发光。
恍惚间,他听见有个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第一个主人杀了自己的单于,
第二个主人杀了自己的将军,你呢?小将军,你会杀谁?"帐外,
北风卷着细沙拍打着牛皮帐,像极了无数只鬼手在抓挠。胡渊握紧刀柄,
突然想起白天父亲与邓艾争执时,对方眼底那抹转瞬即逝的杀机。他不知道,
这把染着诅咒的匈奴巫刀,此刻正悄悄在他和邓艾之间,埋下第一颗带血的种子。
第二章: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咏怀》)景元四年霜降,洛阳城飘着细雪。
胡渊望着钟会府邸门楣上的鎏金朱雀纹,手按在腰间匈奴刀的狼头鞘上,
指腹触到咒文凹陷处——那里不知何时沁出潮气,像被人舔过的伤口。
一、鸿门宴上的羊皮卷暖阁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钟会的青狐裘拖在猩红地毯上,
袍袖拂过案几时带起一缕沉水香。他亲手为胡渊斟酒,
玉杯壁上的寒梅纹在火光下忽明忽暗:“贤侄可知,这酒叫‘覆水’?
”胡渊的瞳孔微微收缩。酒杯落地的脆响中,钟会拍掌唤来心腹,捧着漆盒的侍从退下时,
袍角扫过胡渊靴面,那是邓艾军中独有的兽纹刺子绣。漆盒掀开的刹那,
羊皮纸上的朱砂印刺痛了他的眼——正是父亲胡奋与东吴建平太守盛曼的往来手札。
“建兴三年冬月,令尊以‘互市’为名,遣商船往武昌运送精铁三百石。
”钟会的指甲划过纸间墨迹,“巧合的是,同年春月,
陆抗正是用这批铁料打造了武昌城防器械。”他忽然抬头,眼角笑纹里凝着冰碴,
“司马昭大将军若是看见这个……”胡渊的后背撞上雕花屏风,
冰裂纹瓷瓶里的枯枝“咔嗒”折断。他想起三个月前父亲在书房的低语:“东吴密使说,
孙皓打算迁都武昌……”当时只当是寻常谍报,此刻却成了悬在脖颈的利刃。
二、巫刀夜泣惊三更更鼓敲过三声,胡渊蜷缩在胡床角落,盯着案头跳动的烛影。
匈奴刀突然发出蜂鸣,刀身映出的烛火竟化作血珠,顺着“弑主者”三字纹路缓缓滚落。
他猛地甩头,却见窗纸上投着扭曲人影——分明是白天钟会展示的羊皮卷上,
父亲的落款笔迹正在诡异地爬行。“少将军。”韩豹的声音从帐外传来,
带着不易察觉的颤音,“府里的老仆说,厨房梁上挂着的腊羊肉,今早发现被啃得只剩白骨,
爪印像是……狼。”胡渊按住刀柄起身,靴底碾过块碎瓷片。那是白天摔碎的玉杯,
此刻瓷片上竟映出邓艾的脸——老人嘴角淌着黑血,
指节分明的手正隔着时空抓向他的咽喉。他突然想起钟会递来的密令:“监视邓艾,
每三日一更,用此墨书写。”说着晃了晃袖中乌木笔,笔尖渗出的墨汁泛着磷火般的幽蓝。
三、**浸泪透重纱子时三刻,胡渊咬破中指,血珠滴在素帛角落。窗外的北风突然变调,
像有人在模仿鲜卑狼哨——那是飞虎卫约定的暗号。他将写好的密信裹进狐毛,
塞进匈奴刀的空心刀柄,狼眼宝石在掌心硌出红印。“少将军可想清楚了?
”韩豹握着染血的匕首,刀刃上还粘着钟会暗桩的半片衣襟,
“若被钟会发现咱们私通司马昭……”胡渊望向窗外积雪,
想起七岁那年父亲带他看断头台:“记住,胡家儿郎的血,要么洒在战场上,
要么渗进族谱里,绝不能便宜了宵小。”他突然扯下束发玉冠,
任长发披散如鬼:“去城西破庙,找卖炊饼的王翁,
他袖口有三道刀疤——那是当年随邓将军屯田的老兵。
”四、镜中幻象现杀机五日后的太极殿,胡渊跪在丹墀下,
听着钟会弹劾邓艾的声音在梁上回荡。“屯田二十万亩,却私扣三成军粮!
”钟会的笏板指向殿外,“臣有密报,邓艾正在成都打造天子车舆!
”他忽然注意到司马昭的目光扫过自己,喉结下意识滚动。袖中匈奴刀的狼头鞘突然发烫,
掌心触到一片湿润——竟像是刀在流泪。抬眼时,却见殿柱青铜镜里,
邓艾的身影正站在自己身后,手中握着的不是帅印,而是那日在长安行辕见过的断柄竹筷,
筷头还沾着未干的血。“胡爱卿以为如何?”司马昭的话惊散镜中幻象。胡渊叩头时,
额头撞在冰凉的砖面上:“臣……臣上月在长安,见邓将军府中只有粗布被褥,
连马鞍都是补过三次的。”他听见钟会的衣袂声在左侧响起,
知道对方正用眼神剜他的后背。退朝时暮色四合,胡渊在西角门被人拽进阴影。
是王翁的儿子,衣襟上沾着新鲜血渍:“密信送到了,
但……”少年塞给他半片烧焦的帛角,上面残留着“邓艾”“胡家”几个焦黑字迹,
“追兵用的是匈奴火油,父亲他……”胡渊转身望向宫墙,夕阳给飞檐镀上血色。
匈奴刀在腰间轻轻震动,他忽然想起钟会宴客时,
席间歌姬唱的那首《子夜吴歌》——“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北风摧树技,
白霜伤妾肌”。此刻的洛阳城,又有多少株高山柏,正在白霜里等着被折断呢?
五、冰裂纹里藏玄机是夜,胡渊在书房临摹《急就章》,
笔尖突然在“弑”字上洇开墨团。他盯着晕染的墨迹,
渐渐看出人形轮廓——正是白天在镜中所见的邓艾。更诡异的是,
墨迹竟在纸上缓缓爬行,最终停在“主”字旁边,仿佛要将两字连成一体。“少将军,
钟大人送来新的密令。”侍女捧着漆盘进门,
鬓角沾着片可疑的银箔——那是钟会府上独有的装饰。胡渊接过黄绢的瞬间,
指尖触到夹层里的硬物,展开后竟是半片冰裂纹瓷片,与那日摔碎的玉杯纹路严丝合缝。
瓷片背面用密蜡写着小字:“明日巳时,朱雀街第三棵槐树下,有人送邓艾通敌铁证。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细雪,
突然明白钟会这是要逼他在邓艾与家族之间做抉择——就像那只被做成刀鞘的黑狼王,
活着时撕咬过多少猎物,死后就被多少诅咒啃噬。匈奴刀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
刀身映出的自己,不知何时换上了邓艾的盔甲。胡渊猛地将刀插入剑架,
却见剑架上的冰裂纹与瓷片纹路重合,在月光下拼出个“囚”字。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
钟会曾向司马昭进言,要将胡家迁到邺城——那是当年曹操囚禁汉献帝的地方。
帐外传来更夫敲梆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呼声里,夹杂着隐约的狼嚎。
胡渊摸着刀柄上的咒文,终于明白钟会为何不急着杀他——他们要的,
是让胡家像这把匈奴刀,永远沾着弑主的血,永远被诅咒的幽灵追赶,
直到成为权力棋盘上最锋利的棋子。第三章:长啸激清风,
志若无东吴(左思《咏史》)咸熙元年闰五月,成都的梅雨季提前了二十天。
胡渊的铁胎皮甲浸在雨水里发馊,腰间匈奴刀的狼头鞘吸饱了潮气,咒文凹陷处渗出暗红,
像道永不结痂的伤口。他望着邓艾府邸朱漆大门上的铜环,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长安,
老人亲手给他系上的那条猩红色绦带——此刻正缠在自己握刀的手腕上,
被雨水泡得褪色。一、雨夜斩门惊宿鸦二更梆子响过,惊雷恰在此时劈开云幕。
胡渊的斩马刀重重劈在门闩上,火星混着雨水溅进眼里,剧痛中听见身后死士低喝:"将军,
门内有铁器摩擦声!"他抹掉脸上水血混合物,
看见门缝里挤出的火光——不是寻常火把,而是泛着青焰的磷火,
正是邓艾军中特有的"鬼薪灯"。"结三才阵!"胡渊的吼声被雷音碾碎。
大门轰然倒地的刹那,十二盏青铜羊灯在雨幕里亮起,照亮庭院中列阵的二十名甲士。
他们穿着浸满桐油的牛皮甲,手持两丈长的"斩马槊",
槊头缠着邓艾征西时带回的羌人咒符,在闪电中泛着妖异的紫芒。
"是邓艾的'玄甲宿卫'。"亲卫韩豹的声音发颤,"他们曾在祁山雪地埋伏三日,
靠吃同伴血肉活命......"话未说完,最前排甲士突然发出狼嚎般的吼叫,
槊尖直奔胡渊面门而来。二、雷火焚身照孤魂胡渊的匈奴刀堪堪架住槊头,
却觉虎口发麻——这兵器比寻常斩马槊重三成。电光闪过的瞬间,
他看见甲士面甲缝隙里露出的眼球,竟泛着蛇类特有的竖瞳。更诡异的是,
这些甲士受伤后竟不惨叫,只是用断指蘸血在地上画符,仿佛在召唤什么。"劈他的马!
"胡渊突然醒悟。当第一匹战马被斩断马腿时,甲士的阵型出现破绽。他趁机突入内院,
却在转过照壁时顿在当场——邓艾穿着素白中衣,正倚在廊柱下,
手中握着那柄从不离身的三尺青釭剑,剑鞘上的七星纹在雷雨中明明灭灭。"渊儿来了。
"老人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你母亲当年难产时,我曾在泰山为她祈福,
求得半幅《北斗延生图》......"他抬起手,剑鞘上的朱砂星点竟在流动,
"可惜终究没护住你娘,倒是这剑,后来在定军山替我挡过三箭。
"三、电芒裂甲见真容第三道惊雷劈下时,青釭剑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
胡渊眼睁睁看着三名死士的盔甲被电流击穿,胸甲上的兽纹护心镜当场融化,
在暴雨中腾起阵阵白烟。焦臭味里,他听见邓艾苦笑道:"此剑沾过诸葛武侯的血,
能引天雷——当年子丹公(邓艾字士载)在祁山,曾用它劈开过三尺厚的冰甲。
"死士们的惨叫混着雨声,胡渊的耳鼓嗡嗡作响。他看见邓艾握剑的手在发抖,袖口滑落处,
露出三道旧疤——正是四年前自己随父北伐时,在鲜卑大营救他时留下的。
记忆突然闪回:篝火旁,邓艾用匕首割开自己的皮甲,将暖好的酒递给他:"小渊,
等你长成大人,uncle带你去看长江......""对不起,
小说《铁血残阳:西晋胡渊的弑神者路》 铁血残阳:西晋胡渊的弑神者路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
还可以输入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