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都市 > 微风穿过梧桐道 > 微风穿过梧桐道第19章
第十九章:寒冬书页间的暖意期末考的倒计时,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剑尖闪烁着冰冷而迫近的寒光。高二的教学楼,彻底被一种肃杀而紧绷的低气压所笼罩。
昔日课间走廊里的嬉闹喧哗消失无踪,
边抓紧最后几分钟默背的嘴唇翕动、以及空气里弥漫的、浓得化不开的**和疲惫的气息。
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凝结着厚厚的白霜,模糊了外面铅灰色的、酝酿着新一轮寒流的天空。
暖气片嗡嗡作响,努力对抗着窗缝里钻进来的刺骨冷气。黑板上,
各科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复习要点和倒计时数字,
像一张张无声的催命符。
空气里漂浮着粉笔灰、纸张油墨和一种名为“极限压力”的混合气味。林溪坐在靠窗的位置,
裹紧了厚厚的围巾,只露出一双因为睡眠不足而略显红肿的眼睛,
专注地盯着摊开的数学模拟卷。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蚕食桑叶。
然而,一道立体几何的压轴题像一座顽固的堡垒,横亘在她思维前进的路上。
辅助线画了又擦,空间关系在脑中反复构建又坍塌,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在冰冷的空气里几乎要凝结成霜。焦躁像藤蔓一样悄然缠绕上来,勒紧了她的呼吸。
她下意识地抬眼,
习惯性地飘向斜前方那个空置了许久、如今却重新有了温度的座位——图书馆靠窗的老位置。
陈阳就坐在那里,背对着她,只能看到他微微低垂的后脑勺和专注时绷紧的肩线。
他面前同样摊着厚厚的物理竞赛习题集和几本大学教材,
草稿纸上布满了她看不懂的复杂公式和模型草图。他的存在,像一块沉静的磐石,
在这片被焦虑席卷的海洋里,为她提供着一种奇异的、无声的安定感。自从飘雪的圣诞夜,
他递给她那个朴素的牛皮纸包裹(里面是一本精装版的《飞鸟集》,扉页空白,
却夹着一枚崭新的、印有星轨图案的书签),那句简单的“节日快乐”,
以及联欢会上穿透人群的、给予她力量的目光之后,
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便在两人之间悄然生长。不再有刻意的回避,也并非热络的靠近。
他们像两条重新找到平衡点的平行线,在这期末高压的狭窄空间里,
维持着一种沉默而专注的陪伴。林溪收回目光,深吸了一口冰冷而干燥的空气,
试图将注意力重新拉回那道令人抓狂的几何题上。就在这时,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草稿纸,
从旁边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她的练习卷边缘。她微微一怔,侧过头。
陈阳依旧保持着伏案疾书的姿势,目光专注地盯着自己的习题,仿佛那张纸不是他推过来的。
只有他微微侧过来的、被灯光勾勒出清晰下颌线的侧脸,
和那只随意搭在桌沿、骨节分明的手指,透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讯息。
林溪的心跳漏跳了半拍。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张纸,展开。
纸上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工整有力、条理清晰的笔迹。不是解题步骤,
而是——**数学期末考核心考点预测与易错题型归纳**。标题下面,
、逻辑清晰的条目:***函数与导数:**重点强调单调性、极值、最值的综合应用,
特别标注了几种常见陷阱(如忽略定义域、求导错误等)。
***立体几何:**核心锁定线面角、二面角、空间向量法求距离,
用红笔圈出她此刻正卡壳的那类题型,
旁边用小字备注:“**关键在于辅助面(线)的选取,尝试找垂直关系**”。
***解析几何:**圆锥曲线的弦长、焦点弦、中点弦问题,以及轨迹方程的建立。
***概率统计:**条件概率、分布列与期望值的实际应用题。
***数列:**递推关系求解通项公式(累加、累乘、构造等差等比),
求和(裂项相消、错位相减)。每个条目下面,
都简洁地列出了对应的核心公式、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框架(只写关键步骤,不展开计算),
以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的高频易错点。纸张边缘空白处,
甚至还有几句简短的、带着他个人风格的提醒:“**审题!单位!定义域!
**”、“**计算务必检查两遍!**”、“**难题先放,保证基础分!**”。
这哪里是一张简单的草稿纸?这分明是他从浩如烟海的题海中,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考点的精准把握,为她提炼出的、浓缩了无数心血的“保命指南”!
字迹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散了林溪心头因难题而生的阴霾和焦躁,直冲鼻尖,
让她眼眶微微发热。她甚至能想象出,他是如何在繁重的物理竞赛冲刺复习间隙,
挤出宝贵的时间,一边回顾自己的错题本和历年真题,
一边思考着文科数学的重点和她的薄弱环节,一笔一划为她梳理出这份提纲挈领的“秘籍”。
她抬起头,目光越过书本的间隙,看向那个依旧专注的背影。他微微蹙着眉,
指尖的笔在草稿纸上快速移动着,解决着属于他的、更高维度的难题。
阳光透过蒙着白霜的玻璃窗,在他低垂的眼睫和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柔和的光影。
林溪的指尖轻轻拂过纸上那清晰有力的字迹,冰冷的指尖似乎也沾染上了一丝他笔下的温度。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像对待珍宝一样,
夹进了自己数学复习资料的最前面。然后,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笔,看向那道立体几何题。
这一次,
她的目光落在了草稿纸上他标注的那句提示上——“**关键在于辅助面(线)的选取,
尝试找垂直关系**”。心,奇迹般地沉静了下来。思路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开迷雾,
变得清晰起来。她不再盲目地尝试,而是开始有目的地审视图形,寻找潜在的垂直关系。
笔尖重新在草稿纸上滑动,发出沉稳而坚定的沙沙声。这一次,
辅助线的位置似乎有了明确的方向。
时间在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书页翻动的哗啦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压抑的咳嗽和哈欠声中,
悄然流逝。窗外的天色由铅灰转为深蓝,暮色四合,寒气愈发凛冽。
图书馆顶棚的日光灯管发出稳定的嗡鸣,将一排排书架和伏案的身影笼罩在清冷的光线下。
林溪终于攻克了那道顽固的几何堡垒,又按照陈阳给的“秘籍”,
梳理了几个薄弱环节的错题,感觉思路清晰了不少。她合上练习册,揉了揉酸胀的眉心,
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斜前方。陈阳似乎也刚刚结束了一段高强度的思考,他放下笔,
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抬手用力地捏了捏眉心,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
他拿起手边的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大口,大概是浓茶或者咖啡,
眉头因为苦涩而微微蹙起。冬日的寒气似乎也侵入了他的身体,
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指,对着掌心哈了一口白气。这个细微的动作,
像一根细小的刺,轻轻扎了林溪的心一下。她看着他疲惫的侧影,
看着他因寒冷而微微发红的手指关节,
还有桌角那本厚得吓人的物理竞赛冲刺题典……一股酸涩而柔软的情绪在心口弥漫开来。
他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边承受着竞赛冲刺的巨大压力,一边还要分出心神来……关照她。
林溪低下头,从书包内侧一个隐蔽的夹层里,摸出一张硬质的、边缘裁剪得十分整齐的卡片。
这是她几天前就准备好的。卡片是素雅的浅蓝色,上面印着几片简洁的雪花图案。
她拿出自己平时写广播稿用的、最珍视的那支笔尖极细的黑色水笔,屏住呼吸,
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在卡片中央写下:**陈阳:**字迹是她一贯的清秀娟雅。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着每一个字的重量。然后,笔尖继续移动,写下:**物理竞赛,
全力以赴!**这七个字,她写得格外用力,笔画清晰而饱满,
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信念和力量都灌注进去。**相信你一定行!**这一句,
笔触变得柔和了一些,带着真诚的期许。最后,她在卡片的右下角,
小说《微风穿过梧桐道》 微风穿过梧桐道第19章 试读结束。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