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穿越 > 穿越1952年成婴儿开始变强 > 第9章
刘慧珍并不知道自己因沈援朝莫名其妙背上了包袱,此时她正在救助站辛勤工作,清洗衣服、打扫卫生。
受救助的人都非常感激她:“刘妹子,你这手艺简直比机器做得还好。”
“没错,我从没穿过这么合身的衣裳!”
大家纷纷赞叹。
刘慧珍微笑着说:“做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嘿,刘大姐,我其实也懂一点针线活,虽然腿不太行,但还是能做点事情。
你能教我吗?”
刘慧珍眼睛一亮,说道:“行啊,其实我们大家都有各种困难,但我也听到王主任说,国家的救济是有限度的。
如果咱们能各显所长,或许以后也能自给自足!”
救济站的食物……只能说勉强够吃。
稀饭几乎是透明的能看到碗底,窝窝头粗糙得划嗓子,而且有些病人因为护理不及常常生病。
但救济站做不到一对一的服务,只能尽量而为。
如果这些人都能发挥特长,生活或许能好一些。
刘慧珍认真地教授大家针线技巧,毫无保留。
当王主任来送户口本时,惊讶地发现她已经动员了一部分体弱病残者开始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种现象在全国的救济站里尚属首次。
王主任低声对身边的人说:“你去宣传科找人写一篇关于慧珍事迹的表扬稿,一定要大力宣扬。
让大家看到老弱病残也可以自我救赎!这在救济站推广后,我们的负担减轻很多!”
“好的,马上安排!”
“慧珍!”
刘慧珍抬起头,眼中透着些许不安:“王主任,这户口有事没有?”
王主任:“没事,已经办好给你了。”
刘慧珍接过户口簿,细细抚摸。
建国后的第一代户口簿由黄色牛皮纸制成,封面上写着《四九城市民户口簿》。
下面左下角是办理日期和归属派出所的名字,盖有派出所红章;右下角则写着户主名字等信息。
首页是家庭住址的登记——南锣鼓巷街道办九十五号院……最后还加盖了公章。
其中包含沈幼楚、沈幼甜和沈援朝的名字,看见全家名字整整齐齐地写在这里,刘慧珍感动得热泪盈眶。
“谢谢王主任!”
王主任说:“放心吧,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好好干活,把孩子照顾好!”
“是!”
刘慧珍小心翼翼地把户口簿放入口袋,继续干活。
期间还遇到一位贫困的老秀才,休息时也不忘拿着注音符号向他请教字。
老秀才知道刘慧珍善良质朴,在过去救济站谁也没待见过他们这么好。
因此,老秀特教会了刘慧珍认字写字的一些方法,她很快就学会了“沈”
字,并打算晚上参加扫盲班时再学“援朝”
二字。
为此,她特别高兴!
王厨师特意做了满满一碗米糊递给刘慧珍:“带回去给孩子吃吧!”
刘慧珍的眼眶湿润:“太感谢您,王师傅。
这礼物太珍贵了!”
王厨师说:“没啥,也是为了替孩子庆祝找到新家。
那些孤儿真是可怜,能找到你这样一家是有福气的。
或许这是福运呢?”
新国家成立之后有些话不方便直说,改变人们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王厨师低声说出这一番话。
刘慧珍心中也有同感,认为沈援朝确实给她家带来了好运。
在沈援朝到来之前,她几乎每天浑浑噩噩,想着有一天可能饿死街头。
自从来了沈援朝,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如今她充满希望地走向未来,不再浑浑噩噩,努力学习生活的技能。
下班后,刘慧珍带着饭盒穿过四合院胡同。
刚到胡同口就看到易中海面色阴沉地站着。
奇怪之余,她很快听见胡同里的动静……
“哎,依我看啊,其实事情是这样的,一大妈因为收养的孩子不听话,和一大爷吵架。
易中海现在成了七级钳工,心想着再找个能生孩子的,觉得一大妈碍着他的事儿。”
“对啊,这道理讲得通,否则真不好解释。
易中海有钱,孩子也不差,为什么不肯收养呢?恐怕就是因为易中海一心想要自己的亲骨肉吧,而易大妈在他眼中成了障碍。”
听见邻里们的窃窃私语,易中海面色阴沉。
这些流言是谁传出的?
他只不过是不愿意收养沈援朝,担心将来白白付出金钱和精力后却换来忘恩负义的人,还不如直接接受像贾东旭那样的现成儿子!
怎么突然就成了他想跟一大妈离婚了呢?越想越窝火。
尤其是刚才和一大妈的争吵,根本就是因为他发现布料给了沈援朝才生气的。
结果呢?
好处全被沈援朝占了,坏事全算在他头上,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
要是沈援朝是个成年人,他还真会怀疑有阴谋并进行反击,可一个刚断奶的小婴儿又能如何?欺负刘慧珍孤儿寡母,他名声还想要吗?吃了亏又报复不了,这让易中海心里非常不舒服。
但又没什么办法,只能忍耐。
这不是沈援朝搞的鬼,还能是谁呢?刘慧珍吗?想到她的模样,易中海就觉得这事不可能出自她手。
刘寡妇见状紧张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易中海冷冷问道:“小孩儿的户口办好了?”
刘寡妇结巴着答道:“大...大爷!户口...是...是办好了。”
易中海又说:“那以后自留地的口粮就没了,钱花光之后,到时候怎么办?”
刘慧珍:“再...再想办法,总有活路。”
易中海告诫她:“既然决定抚养这个孩子,就得好好待他,千万别给他吃亏影响四合院的名声,年轻一代如傻柱、许大茂都快要说到婆家了。”
刘寡妇应允。
易中海心里无奈极了:刘慧珍怎么这么弱小呢?
走进院子时,邻居们低声讨论着,并时不时指指点点,让易中海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想起之前想利用傻柱的事情被搅和了。
是刘寡妇做的吗?还是聋老太太?她一向偏爱傻柱!这的确有可能!
易中海想到过去养老的事情分歧。
他认为贾东旭最合适给他养老,而且以前和老贾关系不太好,没少发生冲突。
然而如今老贾已去世,易中海幸灾乐祸的同时也打算依靠老贾的儿子为他晚年服务,让死后的老贾在地下矮他一头。
但聋老太太一直希望由傻柱来尽孝道,觉得这孩子人品虽差些却本性善良。
贾东旭自然不会给自己养老,因为他还有别的长辈要孝顺。
易中海多次被聋老太太劝说,可依然不肯改变心意,这令老太太感到无奈,最后只好决定采取非常手段。
然而,聋老太太的这一举措却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本以为他全心照顾老太太,换来的应该是理解和支持,但没想到老太太内心依旧偏向傻柱,这深深刺痛了易中海的心。
他知道在四合院中,他仍旧依赖聋老太太的认可和支撑。
作为院里的长辈,老太太备受尊敬,连街道办王主任也会给予面子。
所以,易中海不得不暂时容忍这一切。
刘慧珍和沈援朝不曾预料到,因为后者的一次拜访,竟然导致刘慧珍误闯救济站,与郭大娘相识,最终改变了傻柱的命运。
然而,在易中海看来,似乎一切的变化皆是源于聋老太太的暗中布置。
尽管如此,所有的重担最终又回到了聋老太太身上。
院子内外,人们对于易中海拒绝收养孩子的决定议论纷纷:“你们说说,为什么易中海死活不肯领养孩子呢?想想也知道,养大的孤儿,应该比亲徒弟还亲吧!”
“我感觉他是想再娶一个年轻媳妇生个自己的骨肉吧!毕竟那沈援朝的孩子是多么可爱,为啥偏偏不收养?”
“我觉得也只能这么解释了吧!”
易中海听到这些议论,心中五味杂陈。
黑着脸气呼呼地回到中院时,碰见一个邻居大妈在蒸馒头。
“你做这么多馒头干什么?”
大妈答道,“我现在身子弱,没法每天来看望老太太了。
所以就想着做多一些馒头放着,让她吃的时候自己热一下就可以。”
大妈明显感受到了外界的风言风语,也意识到易中海不愿收养沈援朝可能另有隐情——也许他在顾虑她会成为负担。
如果这样,大妈也不得不多方面考虑,减少对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的过分依赖。
于是大妈准备向刘慧珍学习,在居委会接些**工作。
随着1952年华侨补习学校开学及相关院校调整完成,南锣鼓巷迎来了不少糊纸、修东西等零工机会,虽然收入不高,却足以支持基本生活。
即使离婚后独居也能够勉强维持温饱。
从那时起,大妈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心伺候老太太和关心易中海的事。
每天仅提供两餐,并确保不会挨饿;而衣服则是有空才洗。
事实上照顾老人的名头虽归易中海所有,实际操劳者是一大妈。
如今她清楚必须让易中海也参与到照料工作中来。
见大妈变得消极起来,易中海顿时变了脸色质问孙秀菊,“你的意思是什么?”
大妈冷静说道,“如果你真要离异重新开始,直说了吧,不要给我增添烦恼,我心里明白是因为我没有为这个家带来子女才会连累你。”
“你说什么……”
易中海睁圆了眼睛,感到一股强烈的冤屈感涌上心头。
按他的想法明明一切都是因大妈不认真照料老太太还有自己态度冷淡所造成的局面,此刻却又成了他的错。
而这边刚结束谈话不久,刘慧珍正好走至前院就被阎家夫妇拦住。
“嗨,你还带着饭盒呀?现在的手艺确实比咱们院厨子强多啦。”
抓着手中的饭盒,刘慧珍急忙回绝:“三爸,三妈,这是给小孩吃的饭,我就先走了!”
杨瑞华紧接着询问起户口之事,“王主任帮你弄了吗?”
“已经办妥了。”
回答完便继续向前快步走去。
她不想多说话,急切地赶回家照看孩子。
杨瑞华:“老阎,刘慧珍这样做简直就是自寻绝路。
一旦失去了农村口粮,救济站也缩减人手,他们家的日子肯定没法维持下去了。”
阎埠贵:“没错,到时候咱们一定要好好压价,把她的房子买过来。
我们就可以搬去西跨院养老,种种花、种些菜,能省很多钱呢!”
刘慧珍并不知道阎埠贵夫妇的盘算,她快步走进四合院的中院,手里拿着装着米糊的饭盒。
贾张氏眼中满是嫉妒,愤愤地说:“呸!这些人就知道照顾这个刘寡妇,都不想想帮我这孤老太太一把。
我们孤儿寡母,有多可怜啊!”
秦淮茹看着那饭盒,心中也充满了羡慕。
这时,傻柱拎着饭盒走了进来。
最近这几天,傻柱风光无限——他得到了杨厂长的青睐,不仅成为轧钢厂的大厨,还当上班长。
杨厂长甚至答应,以后剩下的小灶饭菜可以让他拿回去。
今天,他就带着两个饭盒的剩饭剩菜来了。
秦淮茹见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饭菜。
正在纳鞋底的贾张氏咳了几声提醒秦淮茹注意自己的反应。
秦淮茹立即回过神来,低头继续洗衣裳。
平日里,傻柱、许大茂和阎解成,还有刘家兄弟都忍不住对长得好看的秦淮茹投去渴望的目光,要是没有贾张氏整天监督着,恐怕早就有人忍不住了。
秦淮茹一直觉得贾张氏像座大山压在自己头上,但她却不知,若不是贾张氏的存在,她也经营不出那么好的名声。
“哎呦,秦姐,你在洗衣服呢?棒梗越来越大了!会翻身了吗?”
傻柱问道,看着孩子的模样。
秦淮茹答道:“还没有,一般来说三到六个月会翻身就不错了。”
听到这些,傻柱心中暗自发疑,想起之前何雨水说起,沈援朝早就翻身好几周了,看来还是沈援朝更加机灵点!
贾张氏问道:“傻柱,你怎么天天带饭盒,那个刘寡妇也有饭盒吗?莫非你还教她厨艺了?”
傻柱解释说:“哪有的事,她是救济站帮忙做饭的,那厨师心善给了她点剩余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东西!以前给她的是猪肉炖粉条罢了。”
听了这话,秦淮茹内心十分不舒服。
自从嫁到贾家后,她一直都是家里的最低位子,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先给贾张氏和儿子。
偶尔吃个猪肉炖粉条,也只能啃窝头沾点汤,现在这个刘慧珍倒是有猪肉白菜炖粉条吃了。
秦淮茹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本以为从农村来到城里的工人群体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没想到来了沈援朝后,处处比她高一等。
不行,这回她一定要好好喂养棒梗,争取过年前,抱着一个胖乎乎的棒梗和沈援朝比比看,一定能让大家称赞棒梗比沈援朝更有出息。
不光要比长得壮实,上学也要聪明,将来棒梗如果当上干部而沈援朝依然为家庭操心,那更好。
最好不让沈援朝找到对象,如果找到的话她再找借口挑拨离间一下,这样的话也许未来的孩子还可能会得到一些沈家的好处,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刘慧珍能够撑得住现在的困境的基础上。
但现在没了农村口粮,不知道沈援朝能不能与棒梗相提并论。
刘慧珍走进西跨院,听到了屋里传来孩子快乐的笑声。
“弟弟真棒,一下子就翻了五次身了,亲一个作为奖励吧!”
“亲亲弟弟的小肉手,给他鼓励!”
何雨水也在一旁逗乐:“今天弟弟没哭,尿尿时表现很好,雨水姐姐给你奖励,亲你一个!”
床上的沈援朝脸上泛起黑线,这是要奖励谁?分明是在占他便宜嘛,小小年纪就要被人这样摸来抱去……
刘慧珍站在门外听见孩子们笑得开心,心里也跟着欢喜,哪怕大家都在议论她的选择是愚蠢的,放弃了农村户口来城里收养沈援朝。
她并不后悔。
因为现在的生活充满希望,不像以前那般迷糊度日,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刘慧珍快步走进屋子里。
沈幼甜:“妈妈,你回来啦,户口办好了吗?弟弟以后不会再走了吧?”
刘慧珍从口袋里掏出户口簿:“好了,从此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永远不会分开了!”
“太好啦!”
屋子传来一阵欢呼,连何雨水也满心欢喜:“小援朝,听见没有?你落户了,就叫沈援朝啦!”
沈援朝白了一眼,早就知道了好吗?
把他当三岁的孩子吗?他还不满三岁,只是刚会翻身的小婴儿罢了。
他在心里默默叹息,盼望着能够快快长大,继续努力翻身。
小说《穿越1952年成婴儿开始变强》 第9章 试读结束。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