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穿越 > 双面禾心:农村辣媳的荒年求生计 > 第9章
兔肉的香气还没从李家散去,田豆豆就已经在琢磨新的捕猎计划了。她把《齐民要术》摊在膝头,借着晨光研究"阱窖"那一章,时不时用炭笔在木板上画着奇怪的图案。
"后娘,你画的是啥呀?"三娃趴在她膝盖上,小脑袋歪来歪去。
"这是连环陷阱。"田豆豆点了点木板上的线条,"就像咱们玩的老鹰捉小鸡,一个套一个,保管让野物跑不掉。"田豆豆已经蹲在后山的雪地里研究了小半个时辰。她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了一层细霜,手指冻得通红却浑然不觉。面前的雪地上,一串碗口大的蹄印深深浅浅地延伸向松林深处。
"后娘,这真是野猪脚印吗?"四宝蹲在旁边,小手小心翼翼地比划着蹄印的大小,"比咱家的猪圈还大呢!"
田豆豆用树枝量了量蹄印的深度,眼睛亮了起来:"不但是野猪,还是头公猪。你看这步距,后蹄落点压着前蹄印,说明体重至少有二百斤。"她从怀里掏出《齐民要术》,翻到做了记号的那页,"书上说'冬猪肥膘厚,独行觅食,可设连环阱'。"
三娃突然从灌木丛里钻出来,头顶还沾着枯叶:"我在那边发现好多拱开的土!还有猪毛挂在树杈上!"
三人顺着痕迹来到一片栎树林。田豆豆眼前一亮——这里的土地被翻得乱七八糟,几棵老栎树的根部还留着新鲜的啃咬痕迹。她蹲下身捻起一撮泥土闻了闻,浓郁的腥臊味直冲鼻腔。
"就这儿了。"田豆豆解下背上的麻绳,"这是野猪的'食堂',咱们给它设个'回请宴'。"
铁柱和李文铜扛着工具赶来时,田豆豆已经用木棍在雪地上画好了陷阱示意图。
"嚯!这么复杂?"铁柱挠着头,看着地上纵横交错的线条。
田豆豆指着图纸解释:"这是改良版的'三才陷'。先在兽道上挖主坑,深六尺,宽四尺;坑底插削尖的竹签,间距要能让猪蹄卡住;坑口用细枝编棚,铺上浮土和落叶。"
"那这些弯弯曲曲的线是啥?"李文铜好奇地问。
"迷魂阵。"田豆豆眼睛弯成了月牙,"野猪性子倔,受惊就爱直冲。我们在主坑前后各挖两条浅沟,沟里埋上拴着铃铛的绊绳。它要是躲过主坑,就会被**惊得调头,反而自投罗网。"
说干就干。铁柱抡起镐头砸向冻土,沉闷的撞击声惊飞了树上的寒鸦。田豆豆也没闲着,带着两个孩子去林子里收集材料。
"要选韧性好的山葡萄藤。"她教孩子们辨认藤蔓,"表皮发青的最好,剥开闻着有清香的才够结实。"
三人拖回十几根长藤时,主坑已经初具规模。铁柱光着膀子在坑里忙活,结实的后背冒着热气,活像个刚出笼的馒头。
"坑壁要铲成倒漏斗形。"田豆豆趴在坑边指导,"对,就是这样,让猪滑下去就爬不上来。"
最精彩的当属**伪装棚。李文铜不愧是做木匠的好手,把榛树枝编成了个精巧的网格,铺在坑口严丝合缝。田豆豆把收集来的枯叶均匀撒在上面,又特意留了几片栎树叶——这是她从野猪粪便里发现的未消化残渣。
"最后一步。"田豆豆变戏法似的掏出个陶罐,"秘制诱饵。"
罐子一打开,浓郁的酸甜味扑面而来。三娃抽着鼻子问:"这不是后娘做的山楂糕吗?"
"加了料的山楂糕。"田豆豆神秘地眨眨眼,"掺了烧酒和蜂蜜,保准让野猪走不动道。"
陷阱布好的第三天夜里,田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远处隐约传来"叮铃铃"的声响,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晰。
"成了!"她一骨碌爬起来,抄起门边的火把就往外冲。刚出院门就撞上同样闻声而起的铁柱和李文铜,三人踏着齐膝的积雪往后山狂奔。
铃铛声越来越急,间或夹杂着沉闷的撞击声。等他们冲到陷阱处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主坑里,一头足有成年男子高的黑毛野猪正在发狂。它獠牙上翻,鼻孔喷着白气,后腿被竹签卡得鲜血淋漓。更妙的是,坑边还有两头半大的小野猪在焦躁地转圈,显然是被"迷魂阵"困住了。
"我的亲娘哎!"铁柱举着钢叉的手都在发抖,"这、这是一窝端啊!"
田豆豆却异常冷静:"按计划行事。铁柱哥封左边,文铜堵右边,我去放套索。"
她解下腰间的绳套,在头顶抡了几圈猛地抛出。绳套精准地套住了一头小野猪的后腿。那畜生受惊猛蹿,反而被绳索缠住了另一条腿,扑通栽倒在雪地里。
另一头小野猪见势不妙要跑,却被铁柱一扁担敲在鼻子上——野猪最脆弱的部位。李文铜趁机扑上去用麻袋套住了猪头。
"大货怎么办?"铁柱指着坑里仍在挣扎的母野猪。
田豆豆早有准备。她取出一根长竹竿,顶端绑着浸过蒙汗药的布团,小心翼翼地伸到野猪面前。那畜生正在气头上,张口就咬,没几下就晃晃悠悠地瘫软下去。
天色大亮时,李家院子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三头野猪并排躺在门板上,最大的那头光是獠牙就有半尺长。
"李家媳妇,这猪下水卖不卖?"王屠户搓着手问。
"猪血分我点,我家小子贫血..."孙大夫也来凑热闹。
张氏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来回巡视,活像个检阅军队的将军。她时不时用拐杖戳戳猪腿:"嗯,膘厚,能出三十斤好腊肉。"
最忙的要数田豆豆。她系着粗布围裙,手持解牛刀,正在给野猪开膛破肚。刀刃顺着肌肉纹理游走,发出悦耳的"沙沙"声。
"后娘好厉害!"四宝蹲在旁边,看着田豆豆像变魔术似的把整张猪皮完整剥下。
"这叫'游刃有余'。"田豆豆笑着解释,"《齐民要术》上说,解猪要'顺其理,因其势'..."话音未落,她手腕一翻,整扇肋排就完美分离,引来一片喝彩。
赵氏今天格外勤快,带着几个妇人处理猪下水。她们把猪肠翻过来用草木灰搓洗,猪肝猪心泡在清水里,连猪膀胱都留着吹胀了给孩子们当球踢。
"这猪油得单独熬。"田豆豆指挥铁柱把肥膘切成小块,"文铜,把咱家那个大陶瓮刷干净,一会儿装油。"
真正的重头戏在腌肉环节。田豆豆搬出了祖传的腌料配方:粗盐炒香,加入花椒、桂皮、八角,还偷偷掺了一味秘密武器——晒干的橘子皮。
"这是...陈皮?"孙大夫捏起一片闻了闻。
田豆豆点头:"能去腥增香,还能防腐。"她示范着把混合好的腌料用力揉搓在肉条上,"每斤肉三两盐,要揉到肉发烫才行。"
张氏不知何时也加入了腌肉队伍。老太太手法老道,把肉条搓得"滋滋"作响,还教田豆豆一个绝活:"肋排要顺着骨头缝抹盐,腿肉得扎几个眼让味道进去。"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灌香肠。田豆豆把剁碎的野猪肉拌上蒜末和野葱,用竹筒往肠衣里灌。三娃和四宝抢着摇手柄,看着肉馅像变魔术似的钻进肠衣,乐得直蹦跶。
"这根加辣子的给铁柱哥,这根甜的给三娃..."田豆豆麻利地给香肠分段打结,活像在给礼物系蝴蝶结。
三天后,李家院子里支起了熏炉。田豆豆选用松柏枝做燃料,还加了些许茶叶和橘皮。淡青色的烟雾袅袅升起,裹挟着诱人的香气飘遍全村。
"要熏三天三夜。"田豆豆边添柴边解释,"火不能大,烟不能断,得有人轮流守着。"
这话一出,院里顿时热闹起来。铁柱抢着值夜班,孙大夫派药童来帮忙看火,连张氏都破天荒地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熏炉旁纳鞋底——当然,嘴上说的是"怕你们糟蹋了好东西"。
小年这天,李家举行了隆重的"腊味上梁"仪式。堂屋的房梁上挂满了劳动成果:油亮的后腿、红褐色的肋排、晶莹的肥膘,还有一串串玛瑙似的香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野猪獠牙,被田豆豆精心打磨后做成挂饰,阳光下泛着象牙般的光泽。
"后娘,这个像小月亮!"四宝指着一条弯月形的腊肉。
"那咱们就叫它'月牙肉'。"田豆豆笑着把最肥美的那条腊肉摘下来,"今天祭灶,就用它孝敬灶王爷。"
祭灶仪式上,张氏破例让田豆豆主祭。当金黄色的腊肉供上灶台时,老太太突然抹了抹眼角:"要是文锦他爹还在..."话没说完就扭过头去。
夜深人静时,田豆豆独自清点着存货:熏好的腊肉二百三十斤,猪油五坛,香肠八十根,连最难保存的猪头都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火熏笑脸"。这些足够全家吃到开春,还能余出不少换钱。
她轻轻抚过《齐民要术》的封皮,突然发现书页间夹着一张新纸条:"腊味虽美,莫忘春耕"。字迹清隽,与之前的批注如出一辙。
窗外,今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雪花落在熏炉余温未散的灰烬上,发出细微的"滋滋"声。田豆豆望着满梁的腊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个冬天,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小说《双面禾心:农村辣媳的荒年求生计》 第9章 试读结束。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